

史 太 Long
女孩子天美,宋朝女子也一樣,她們的妝奩之內,肯定裝了琳瑯滿目的化妝品,不會比今日你的化妝包遜色。
文|吳鉤
成都龍泉驛2017年8月發現一處大型的宋代墓葬群,至11月下旬,14座磚室墓的文物已陸續清理出來。文物考古工作隊確認墓主為渤海高氏后裔,北宋時定居于山西絳縣,南宋初年南遷成都,其中M10墓主人為宋仁宗時期著名的山水畫家高克明。這位畫家,我使用過他的畫作,向他致敬。更令我感興趣的是,從這一宋墓群中,還出土了一套保存完好的宋代仕女妝奩,里面裝有梳、篦、妝鏡、白瓷化妝盒,盒內還有化妝品。
我們不住要猜想:宋朝女子的化妝盒內,到底會有哪些化妝品呢?
不用說,女孩子天美,宋朝女子也一樣,她們的妝奩之內,肯定裝了琳瑯滿目的化妝品,不會比今日你的化妝包遜色。
① 染甲液
今日的城市女性有“美甲”的時尚,古代的女子一樣也愛“美甲”,一首唐詩說:“十指纖纖玉筍紅,雁行輕遏翠弦中。”這位彈琴的唐朝少女便染紅了指甲。那么古人用什么染甲呢?她們有秘制的染甲液。南宋周密的《癸辛雜識續集》介紹了一條美甲的方法:“鳳仙花紅者用葉搗碎,入明礬少許在內,先洗凈指甲,然后以此付甲上,用片帛纏定過夜。初染色淡,連染三五次,其色若胭脂,洗滌不去,可經旬,直至退甲,方漸去之。或云此亦守宮之法,非也。今老婦人七八旬者亦染甲。”你看,連老人家也愛染紅指甲。
② 畫眉墨
女性自古愛畫眉。宋代女性畫眉流行使用畫眉墨。畫眉墨是人工配制的化妝品,宋人陶谷《清異錄》記載:唐末以來,婦人“不用青黛掃拂,皆以善墨火煨染指,熏墨變相”。趙彥衛《云麓漫鈔》也說:“前代婦人以黛畫眉,故見于詩詞,皆云‘眉黛遠山’。今人(即宋人)不用黛而用墨。”
這種畫眉墨是一種煙墨,南宋靚在《事林廣記》中記載了煙墨的制作方法:“真麻油一盞,多著燈心搓緊,將油盞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煙凝上,隨得掃下。預于三日前,用腦麝別浸少油,傾入煙內調勻,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燈花,用尤佳。”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依著這法子,DIY一瓶畫眉墨試試。
③ 粉底
化妝需要先打粉底。古人所用的粉底一般是鉛粉,所以后人干脆用“鉛華”來指稱粉底。有一首《田家謠》宋詩寫道:“中婦輟閑事鉛華,不比大婦能憂家。”說的是一戶農家的二媳婦比較愛美,忙里偷閑化妝打扮。但鉛粉雖可美白,畢竟有毒,所以宋人又用石膏、滑石、蚌粉、臘脂、殼麝調制粉底。
明朝人秦蘭征則介紹了一款用紫茉莉與白鶴花果實制作粉底的古法,這里也抄來獻給諸位DIY:“收紫茉莉實,揀取其仁,蒸熟用之,謂之‘珍珠粉’。秋日,白鶴花發蕊,剪去其蒂,如小瓶然,蒸熟用之,謂之‘玉簪粉’。至立春仍用珍珠粉,蓋珍珠粉遇西風易燥,而玉簪粉過冬無香也。”你也試試?
1988年德安縣義峰羽絨廠出土的宋代粉底盒
④ 胭脂
胭脂也是宋朝女子不可離之須臾的化妝品,歐陽修有不少艷詞都寫到了胭脂,如“好個人人,深點唇兒淡抹腮”;“淺淺畫雙眉,取次梳妝也便宜,灑著胭脂紅撲面”。古人調制胭脂的原料有紅藍花:“以紅藍花汁凝作燕脂,以燕國所產,故曰燕脂。”宋人也用一種叫做“紫鉚”的植物分泌物制作胭脂:“紫鉚狀如糖霜,結于細枝上,累累然,紫黑色,研破則紅。今人用造綿煙脂,邇來亦難得。”
由于女性消費者對胭脂的需求量很大,宋朝城市中便出現了以賣胭脂為生的商人,有些胭脂鋪子,已打出了響當當的品牌,《夢粱錄》的“鋪席”條記錄了一批“杭城市肆名家”,類似于今日的馳名商標,其中就有“修義坊北張古老胭脂鋪”與“染紅王家胭脂鋪”。
⑤ 口紅
你化一個美妝,少不了一支口紅。宋朝閨女的妝奩內也有紅口呢。一首宋詞寫道:“寶奩常見曉妝時,面藥香融傅口脂。”這里的“口脂”便是口紅。我們從電視劇看到,古時女性抹口紅的方式是雙唇抿一下紅紙。其實這是編導胡扯出來的。古人用的口脂,一般是膏狀,或管狀——跟你現在化妝包里的口紅差不多。這種口脂的原料主要是蜂蠟,以紫草、朱砂染色,用小竹簡為模具,制作出來的口脂為圓條狀,裝入圓筒之內,便可以使用了。宋朝女子的口脂還加入了香料,所以她們留下來的唇印,還帶著香味。
⑥ 香水
今人流行用香水,在宋朝女子的妝奩中,香水也是她們的心愛之物。一首宋詩寫道:“美人曉鏡玉妝臺,仙掌承來傅粉腮。瑩徹琉璃瓶外影,聞香不待蠟封開。”廖廖幾筆,勾勒出了宋朝女子在打扮時嗅香水的嬌憨之態,而詩中的那只琉璃瓶,顯然就是香水瓶。
流行于宋朝的香水通常叫做“薔薇水”,因為其香液是從薔薇花中提煉出來的。品質最優的薔薇水進口自大食國——就如今日最好的香水進口自法國。蔡絳的《鐵圍山叢談》談到了進口薔薇水的過人之處:“異域薔薇花氣馨烈非常,故大食國薔薇水雖貯琉璃缶中,蠟密封其外,然香猶透徹聞數十步,灑著人衣袂,經十數日不歇也。”其實宋人自己也掌握了提煉香水的技術:用一種叫做“朱欒”的花,再加上其他香料,高溫蒸餾,取其蒸餾液“置磁器中密封,其香最佳”,看來品質也不讓進口的薔薇水。
此外,在宋朝女子的化妝盒內,梳妝打扮用的銅鏡、梳、篦、花鈿、發簪,剃眉毛的小刀,修剪指甲的小剪子,當然也是一樣不能少。
編輯|吳鉤
來源|南都周刊
本站文章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投稿至郵箱: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