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售賣自制化妝品,不合法不安全
DIY,do it yourself的縮寫,意指“自己動手”。近年來,在美容教父牛爾等人對“美麗自制”概念的熱推之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自己采購化妝品原料并動手調配,制作出簡易天然的化妝品來使用。最初,自制化妝品不過是為了“自給自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已有一些人開始將自制化妝品推向商業化,實現規模化生產、品牌化運作和電子商務渠道銷售。也正因為如此,其安全性和合法性問題也隨之開始面臨質疑。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早已,《中華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27條對于化妝品的生產和銷售資質早有規定,對于未取得化妝品生產許可的企業擅自生產化妝品的,或者生產未取得批準文的特殊用途化妝品的,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應按照《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有關規定予以查處。但是,由于相關法律法規對于網絡銷售渠道的規定缺失,網上銷售的“自制化妝品”目前并未得到有力的監管,甚至連消費者本身對這些產品的安全性、合法性問題也存在忽視。
對此,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應該把自己的健康放在首位,謹慎選用“自制化妝品”,同時也呼吁有關部門加強網絡銷售化妝品的監管,防患于未然。
“私人定制”化妝品意外走紅
“紅酒微酸”本是一個天涯網絡社區時尚資訊板塊的“紅人”,因在2013年6月18日首發帖子《三十三歲依然零頸紋——八一八那些關于美的事兒》一炮而紅,至今已有超過31萬人次的點擊量。而在這篇帖子點擊量達到20萬人次的時候,“紅酒微酸”開創了個人定制護膚品牌cocofeel,并于2013年7月12日在淘寶正式開店。從介紹個人護膚美容心得,到進入“私人定制”化妝品行業,并擁有一眾擁躉的追捧,“紅酒微酸”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感覺很專業”是跟帖者的共同想法。“我不會亂給你們推薦產品,因為我用了好的東西未必適合你,再說我最近兩年都是拿原料自己在家搗騰護膚品用,我也無從可以推薦起,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們正確的護膚方案,教你們如何選擇產品”,就在帖子對護膚方法探討如火如荼的時候,“紅酒微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了一款自己DIY的玫瑰果油潤膚霜,迅速引起跟帖者的興趣。有部分DIY愛好者轉而原料配方、獲得途徑、制作步驟等信息。
當越來越多的跟帖者表明“希望選到最有針對性、最適合自己膚質的產品”時,“紅酒微酸”開始運作化妝品私人定制,7月12日,從發帖算起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淘寶網店正式開張,cocofeel品牌與粉絲見面。
打開網店頁面,可以看到cocofeel品牌的介紹:“紅酒微酸 定制美麗”。“一個瀏覽20多萬人次的帖子讓小店從此誕生。基于分享的初衷,把這里當作一個窗口,把真正對皮膚好的產品以這樣的方式呈現”,店主“紅酒微酸”說,“從原料的渠道到找瓶子到消毒到量膚定制到打包寫快遞單,全部一手操辦”。
瀏覽該網店可以看到,與商場大牌化妝品相比,網店產品價格可謂“親民”,單品基本不超過200元。以銷售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紅酒微酸COCOFEEL臻養調理霜”為例,價格168元,30天內已售出44件,店主推薦是“口碑極好Feel極度推崇的一款集滋養和調理于一體的霜”。
事實上,私人定制化妝品并不是“紅酒微酸”心血來潮之舉。她坦言,大學學的臨床醫療,同時也是英國CMB注冊色彩搭配顧問師,2001年開始自制護膚品給自己和親朋好友們使用一直沿用至今。應該說,之前DIY護膚品純屬“玩票”性質,而網絡帖子的爆紅則使她正式萌生了進軍化妝品私人定制行業的想法并付諸行動。
安全性及合法性引質疑
在一片叫好聲中,也有消費者對“紅酒微酸”私人DIY定制向商業化、規模化發展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提出質疑。例如,針對一款調理霜,就有買家留言:“這個霜有份,30克/份,重量是:2663.7kgs,很大的量,非工業化不可為也,紅酒一個人怎么做出來的?保質期又很短,放久了會過期嗎?連說明書都沒有,生產資質有嗎?”然而對于這些質疑,店主并無回應。
紅酒微酸并非唯一一個在網上銷售的“私人定制”化妝品品牌,在淘寶網等電子商務網站上,還可以找到很多類似的店鋪,而它們的生產、銷售資質以及產品安全性,也同樣地遭遇消費者質疑。面對這些質疑,這些店主各有說法。
淘寶網“天然美膚中心”的客服回應說,所售產品都是“個人自制的,沒有三證,但可以七天無理由退換。”“美農小筑”的客服回復是,“這個香膏是小批量給其他客戶訂的,所以只有簡單標簽,沒有任何生產資質方面的標注。”“水膚夢”的回應則是,“我們不是生產者,我們只是拿人家生產好的原料來賣。每個原料都是不同的廠家,我們有幾百款原料。因為這個是DIY的素材,真正的制作還在你自己決定的,我們能保證原料的質量,但不能保證你在使用過程完全正確操作。你要是把自己因為操作過程中出了問題都怪責到我們的原料質量上,我們也說不清楚。”
而在消費者方面,態度則更為復雜。例如,本報記者聯系到網購“紅酒微酸cocofeel”品牌產品的消費者譚小姐,她表示,這次是第一次使用私人定制的品牌,因為朋友用了覺得好就愿意試一下,但她有意沒有選擇美白、抗衰老等系列的產品,而是選擇了相對溫和的保濕類產品,因為“美白、抗衰老這些產品可能成分會比較復雜,用得不好安全性不能保證,如果一定要用,還是選擇商場大牌比較安心,保濕的話,屬于最基礎的保養,萬一效果不佳也不會有太大的后遺癥”。
此外,譚小姐還說,產品最初被快遞送上門的時候,她對包裝并不是特別滿意,“很簡單的瓶子包裝,除了貼有cocofeel品牌標簽,沒有外套紙盒,也沒有密封,也沒有說明書和保質期。”還是好友提醒她,產品要盡快用完,因為沒添加防腐劑。譚小姐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開始使用,感覺就保濕來說,“效果還不錯,并不比以前用過的一些大牌差,如果說以前花上千元才能買到的大牌現在花200元就能搞掂,還是值得的。”
現在,盡管有質疑的聲音,cocofeel品牌還是在一路做大。該品牌網店已經開始招募會員,購買一定產品或者指定數額就可以成為會員,享受折扣、私人定制顧問、生日禮物等福利,并且會員還可以升級。而淘寶上那些各式各樣的“化妝品DIY原料”、“手工制作護膚品”、“私人定制化妝品”也仍然保持著不錯的銷量,繼續發展壯大著。
或可致皮膚過敏、感染
在廣東省醫院皮膚科主任董秀芹看來,自制化妝品沒有經過國家藥監局的質量安全審批流入市場,存在一定的健康隱患,包括感染、過敏。例如,果蔬雖是純植物,不含任何防腐劑和化學成分,但并非適合所有人,直接貼敷在臉上,對敏感性皮膚的人可能造成、發紅等過敏癥狀。還有一些光感性果蔬,如芹菜、檸檬、菠蘿等雖含有美白功效的維生素C,但直接接觸皮膚表面,遇到陽光后,會產生日光性皮炎,導致面部出現紅腫等癥狀。
有人認為自制化妝品,清楚其內容成分,用起來也比較放心。但卻忽略了,這些美容用品在自制過程中潛在的健康隱患。譬如自制化妝品過程中如果用到普通自來水,而自來水雖然嚴格管制其大腸桿菌,但卻并不表示完全滅菌。還有摻雜著油或植物提煉出的汁液等,會無意間給那些細菌提供豐富的營養,使得細菌快速繁殖起來。這樣的產品涂抹到有破損的皮膚上,感染的幾率將增大。
另外還有個問題,自制化妝品保質期。正規的產品必須要在無菌的環境下完成一系列的制作流程,還要經過反復的防過敏測試和功效測試等復雜工序才能面市。而DIY化妝品既沒有無菌環境,更不會添加防腐劑,因此,細菌滋生的幾率就會相對提高,所以,自制化妝品容易變質,存放使用時間短。
按照國家藥監局的有關規定,化妝產品在上市前,應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包括產品毒理試驗等,對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風險物質的含量或檢出量需做出考量,充分考慮可能的化妝品使用人群(包括特殊人群,如嬰幼兒、孕婦等)。
“三無產品”
應依法查處
■官方定論
這些銷售“火爆”的“私人定制化妝品”究竟有沒有問題呢?記者發現,在幾乎滿屏飛的“太滿意了”、“擔心有問題,結果是自己想多了”、“感覺很滋潤,效果很不錯”好評背后,自制化妝品所帶出的問題并不鮮見,在眾多的案例當中,更普遍存在無門的情況。
事實上,《中華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化妝品衛生標準》、《中華共和國國家標準:消費品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簽》、《化妝品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都對化妝品的標識、包裝及說明書等作出了極為詳細的規定。而在那些網上銷量甚佳的自制化妝品當中,一般僅注明有產品名稱、凈含量等簡略信息,而對于我國《產品質量法》所要求的檢驗合格證明、生產廠名、生產廠址、規格、生產日期等必需條件,則往往含糊其辭。
記者查詢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信息也得知,藥品化妝品監管司此前早已對此現象有過回應:目前,我國化妝品生產企業必須經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批準,取得化妝品生產許可;生產特殊用途的化妝品,必須經過總局批準,取得批準文。淘寶網商家售賣自制化妝品屬于生產行為,應當符合上述規定。對于未取得化妝品生產許可的企業擅自生產化妝品的,或者生產未取得批準文的特殊用途化妝品的,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應按照《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有關規定予以查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也正積極推進《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的修訂,研究制定化妝品經營(含網絡銷售等)質量管理規范。
正規的化妝品必須保證生產許可、檢驗合格證明、生產廠名、生產廠址、規格、生產日期等要素缺一不可,缺少任意一項就是“三無”產品,這已經成為業內的普遍共識。據此,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不要輕易相信網上銷售的所謂“私人定制”化妝品,盡可能選擇與有資質的商家進行交易,否則一旦出現問題,不僅難度大,更嚴重的是自身的健康損失難以挽回。
南方日報記者 許蕾 李劼 趙新星
本站文章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投稿至郵箱: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