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膚,現在無疑是和吃飯睡覺一樣的存在了。可是我們真的了解我們的皮膚,又了解我們幾乎天天在用的護膚品嗎?拿我自己來說,我一度很困惑我的皮膚到底是什么類型。因為去專柜買護膚品,這個導購說我是干性,推薦適合干性皮膚的護膚品;下次去另一個專柜,導購又言之鑿鑿的說我是混合性,給我推薦適合混合性皮膚的護膚品……而對于護膚品的選擇,我也一般是看推廣,哪個做的多,知名度廣,心理上就傾向于哪個了。由于并不了解,大多數時候,就選擇了導購極力推薦的新品。購買過程完全處在一個混沌無知,被人牽著鼻子走的狀態。轉機出現在不久前看到的一本書。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本書的作者是兩位韓國化妝品的從業者,同時也是護膚品狂熱追求者,她們從跟風買潮流和口碑產品階段,到在化妝品從業,在的與化妝品的接觸中對護膚方面產生了很多困惑,之后進入大學,對皮膚及護膚品進行了全面的學習研究,最后出了這本書。我們不是每個人都從事護膚化妝品行業,也沒有機會去學習深造,但是這里有現成的經驗總結,不看看就太說不過去了。請接著往下看。
一、化妝品貴在哪里?
化妝品的貴,就不用我多說了,二、三百一套算是非常平價的了,七、八百一套的也非常常見,二、三千一套的大概就可以算高端了。以前在我的心里,總是覺得貴的肯定就是好的,一分錢一分貨嘛。可是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非也!化妝品價格的構成:生產成本21%(包括原料價格6%,容器加標簽8.7%,產品研發1.8%,人工費及其他4.5%),其他的79%就是生產商利潤,代理銷售商利潤,推廣及營銷費用了。其中推廣營銷的比例占到了24%。拿一套350元的護膚品套裝為例,原料成本不過十幾二十塊錢,更不可思議的是,裝護膚品的容器甚至比護膚品的價格還要貴。這350元里還包含了明星代言費,市場營銷宣傳費,推廣費等等,實際我們用來購買對皮膚有益成分的錢少得可憐。換句話說,化妝品的貴,在很大程度上貴在市場營銷花費上。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那些花大力度宣傳推出的護膚品市場銷售情況都不錯。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費用,最后都攤在了消費者身上。另外,眾所周知,眼霜總體上比面霜是要貴很多的,但其實,眼霜并沒有添加什么昂貴成分,只是打著眼部專用的幌子走高價而已。是的,你沒有看錯,只是一種手段、策略而已。原來我們花高價買的護膚品是這么廉價的東西。購買建議:購買值得信賴的大產品中銷量穩定,兩款相近成分中較低價的那一款,是較明智的選擇。看到這兒的時候,看著我手中不那么高端的爽膚水,我心安理得多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二、不要盲目追趕潮流
化妝品和服飾一樣,也有自己的流行風潮。流行綠茶時,含有綠茶成分的護膚品熱銷,之后含有植物提取物的護膚品大受青睞,紅酒流行時,含有紅酒成分的護膚品大行其道,再加上明星的電視助推,你是否也常被這些流行熱銷品牽著鼻子走呢?
大家在看到陌生成分時,往往都以為是新研發的成分,其實,這些成分都是100%存在于化妝品原料成分名單里了,只是至今才被提及,運用生產而已。最后如何讓消費者購買這些含有新成分的產品則取決于市場營銷手段了。化妝品也有最熱銷榜單,但是最暢銷的也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銷量最穩定的產品往往比最暢銷的產品更值得推薦。因為銷量穩定的產品一般是被大多數人驗證,在安全、效用方面表現出色的產品。從此,我對電視大力宣傳的產品少了很多好奇心,選擇時也理性不少。購買建議:當面對琳瑯滿目名目繁多的護膚品,不知道從何下手時,從銷量穩定的產品入手,是個不錯的選擇。
三、基礎四步曲套裝
如果各位去過韓國,就會經常看到化妝水、乳液、精華、霜的四步曲套裝。如果我們買單品,包裝盒上一定有:配合某某品牌護膚品乳液(精華、霜)一起使用效果更佳。不光韓國,中國也是如此啊。沒錯,這又是一個坑。事實呢?基礎護膚四步曲里的每一種產品在質地和成分上是大致相同的,只是根據成分含量多少,液體粘稠度來生產化妝水、乳液、精華和霜。看到這兒,不知大家作何感想,反正我的感覺就是這么多年我被騙得好苦啊!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往往當消費者購買了美白精華后,化妝品就希望消費者能夠將化妝水、美白乳液、美白霜這幾樣一起購置全。所以化妝品一直不遺余力的宣傳著基礎四步曲的功效。簡直太過分了,被騙了這么多年啊!重點來了,那我們該如何選擇呢?先涂一樣,如果覺得很滋潤,就不需要再涂其他,如果稍稍覺得有些干燥,那就再加乳液或霜。在這里,有一個涂抹量要說明一下。護膚品的外包裝上,一般都有推薦使用量,如黃豆大小,這個量護膚品是否是經過檢測的呢?答案是沒有。化妝品無不希望消費者能盡快使用完發生再次購買,所以這個用量實在是有待商榷。解決辦法是,先涂抹包裝盒上推薦使用的量,如果覺得清爽不油膩,便可按這個量繼續使用,如果覺得油膩,下次則可減少使用量了。不管是四步曲套裝,還是使用量,都應該根據自身的皮膚狀況來決定選擇,畢竟每個人的皮膚狀況不一樣,就算是同一個人,不同的年齡段,皮膚的需求也不一樣。曾經有一段時間,看到身邊的人在皮膚上非常下功夫,讓我深感愧對自己這張臉,于是乎買來套裝,按照說明,一步不落的往臉上涂啊抹啊。當天就覺得油膩膩的,第二天就長痘痘了。我不甘心,覺得是巧合。等痘痘消了,再來一次,還是一樣,我只好放棄了。原來皮膚它只想想透透氣。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四、洗面奶和洗潔精沒有太大區別?
日本某知名美容專家曾公開表示,“洗面奶和廚洗潔精沒有太大差別”。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洗面奶和廚洗劑的主要成份都是界面活性劑,只是含量略有差別。這里科普一下,界面活性劑是能讓油和水相溶的成分,是將皮脂等污垢溶于水中卸掉時必不可少的成分。說到成分,我們平時使用的護膚品是由哪些成分組成的呢?一般來說大致是這幾種:水、油性成分、界面活性劑、保濕劑、聚合物、色素、防腐劑、香料、功能性原料。那么問題來了,那些品牌商大力推廣的,添加了名貴成分的護膚品呢?實際添加了嗎?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所謂的名貴成分,添加量往往只有1%,甚至不足1%。這含量極其微小的1%,卻是化妝品投入宣傳費最多的一塊。我們購買化妝品,注意過外包裝上的成分表的人都知道,那是相當的長啊,甚至還有一大堆我們見也沒見過,聽也沒聽過的化學名稱。你是否從來沒有了解過這些成分呢?或者想,既然是允許生產銷售,肯定是有保障的,何況也不是我一個人用,大家都在買,都在用,應該沒什么問題吧。我們知道,各行各業都是在不斷發展的,每天都有新的成分新的技術被發現被,也有致癌及有損身體健康的成分被發現被證實。有的成分是開始被允許添加使用,后來發現有致癌有損身體健康風險后被禁止使用的,如大家熟悉的汞、鉛。還有很多,是大家不熟悉的已經被證實有損身體健康的成分,在這里列出來,以后購買護膚品時一定要小心避開喲。
1.可致癌成分:阿伏苯宗、異丙醇、十二烷基硫酸鈉,月桂基乙醚、硫酸鈉、三乙醇胺、乙二醇醚、合成色素、異丙基甲基苯酚、山梨酸、荷爾蒙類、丁羥甲苯。
2.進入人體會擾亂內分泌的成分,孕婦慎用。對羥基苯甲酸酯、三氯生、丁基羥基茴香醚、oxy benzone。
3.可導致過敏成分:防腐劑、咪唑烷基脲、重氮咪唑烷基脲、礦物油、百里酚、三異丙醇胺,人工香料。
金錢誠可貴,護膚不可丟,若為生命顧,二者皆可拋。關乎身家性命,各位切不可馬虎大意啊。
五、總結:自信護膚,不再敗家。
每個人都想靠護膚,讓皮膚晶瑩剔透,吹彈可破,遺憾的告訴大家我們的皮膚就如我們的身高一樣,70%來自遺傳,30%來自后天保養。比起保養,徹底清潔皮膚更重要,皮膚是我們身體的器官,需要呼吸,過度保養只會加速老化。電視,看看就好,別當真。最好的例子,看那些明星名人,大多靠臉吃飯,也不缺錢,如果真有如宣傳中那么好效果的產品,她們為什么不用?為什么還是會有各種皮膚問題?為什么也和我們一樣會老呢?這樣一看,就知道那些有多扯了。現在對護膚,我沒那么茫然 也沒那么焦慮了,做好清潔,基礎護理,保持健康狀態就好,畢竟我們生活的意義,并不全在這副皮囊。
本站文章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投稿至郵箱: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