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香港化妝品、奶粉差價大致代購火爆
海關表示將加強檢查力度嚴厲打擊“走私”行為
內地消費者赴港奶粉,不少深圳商家借地理優勢大做“代購”生意,一些代購人月入過萬元。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0年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達120億元。
深圳檢驗檢疫局提醒市民,購買網上代購等未經檢驗檢疫產品要慎重,盡量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奶粉,以保障食品安全。
深圳毗鄰香港,不少商家借地理優勢大做“代購”生意,其中奶粉、化妝品成為代購的熱門商品。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則顯示,2010年海外代購的市場交易規模達到了120億元,這些代購大部分并沒有繳納關稅,這部分稅收流失最少也有幾十億元。
近日,國稅總局官員透露,正在醞釀降低部分商品的進口環節稅收,讓這些商品以正常途徑進口,防止稅收流失。進口消費稅將進行調整,取消化妝品消費稅,遠期將取消黃金珠寶首飾的消費稅。對此,不少市民和專家均表示支持,希望能夠在內地買到便宜的商品。
現狀
香港奶粉脫銷 化妝品被
價低質高奶粉遭
赴港購買奶粉和化妝品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近日記者走訪香港多家銷售奶粉的藥店、連鎖店時發現,各大奶粉品牌如美贊成、美素佳兒等專柜都不約而同貼上了“暫時缺貨”的標簽,有貨的商家也紛紛打出“限購”的標簽。內地游客進口奶粉一時之間甚至成為香港媒體熱議的新聞。
家住深圳南山的林太太,兒子快一歲了,每個月一定會赴港購買4罐日本奶粉,林太太告訴記者,在香港定期購買奶粉,除了香港奶粉本身定價比深圳便宜外,還要算上匯率差,總體來說至少比在深圳購買便宜20%。除了價格外,赴港買奶粉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香港奶粉全部是進口貨源,品質更加讓人放心。
林太太告訴記者:“我是深圳戶口,一次簽證可以多次赴港,周末休息時,從深圳灣口岸過關去元朗或是屯門,不到一個小時的路程,非常方便。”
奶粉脫銷導致限購
記者在香港采訪時看到,旺角某些藥鋪打出“為保障顧客均能購買所需嬰兒奶粉,每位顧客每日限購美素佳兒嬰兒奶粉3罐(不論相同/不同的款式/重量),及未能提供留貨服務。不便之處,敬請原諒!”的標簽。店員解釋,香港奶粉缺貨已經有數月之久。
記者了解到,自1月底以來,香港多間藥、及連鎖店的熱門奶粉均售罄,店員未能確定何時才有貨,有連鎖店因奶粉全面缺貨,安排顧客登記訂貨,但不保證何時有貨。
香港家長也存奶粉
香港人SAMMY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十分憂心地告訴記者,兒子三歲了,每天要吃奶粉,女兒才剛滿三個月,也要吃嬰兒奶粉,前幾天兒子奶粉吃完了,結果找了三家藥都買不到奶粉,只好先吃女兒的奶粉頂上,昨天老公發現一家連鎖店有兒子和女兒吃的奶粉,立刻購買了8罐存在家里備用。
SAMMY無奈地告訴記者,如果內地可以降低部分商品的進口環節稅收,特別是奶粉這些必需品,這樣內地游客就不會和港人共享資源,港人也不會存奶粉了,以前隨處可以買到的奶粉現在反過來香港本地人還要一次性大量購買。
香港一家連鎖店的銷售人員阿林告訴記者,自己也有兩個孩子,最近她身邊有一些港人父母,看到內地人來港奶粉,擔心“斷糧”,因此也選擇“存奶粉”以免孩子無奶可吃。
價格差導致代購興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內地和香港之間存在不小的價格差,內地進口嬰兒奶粉價格高企,所以赴港代購奶粉有利可圖,不少“水客”大量攜帶奶粉到內地轉手獲利。這些 “水客”采用螞蟻搬家的方式攜帶奶粉過關,導致香港進口奶粉遭。記者甚至在香港銅鑼灣的多家小型書店發現,這些書店居然也做起了代售、代郵寄奶粉給內地客的生意。
劉小姐是一個典型的香港購物狂,因為每個月都會去香港銅鑼灣、旺角等地購物,劉小姐告訴記者,今年初到香港購物的經歷讓她印象非常深刻,“現在在香港買衣服、買化妝品就像買菜一樣,里到處都是內地游客。”劉小姐無奈地說,碰上新年,香港處處打折,其實有些也不便宜,但是很多內地游客依然是瘋狂,不少奢侈品店居然排起長龍,到處是人擠人,買奢侈品竟然看上去像在菜市場買菜一樣。
化妝品坐代購“頭把交椅”
由于受關稅風暴沖擊,代購網站這個行業曾一度陷入困境。去年頒布的“54令”規定,“自用行李超5000元需繳稅,20種商品全額繳稅”等,宣告海外代購免稅時代的終結。 2010年末,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多個化妝品集團旗下的品牌發布調價通知,漲幅在5%~10%,沉寂已久的進口化妝品“代購”生意又重新走熱。
因為同學在英國曼徹斯特讀博,小雪一開始經常托同學從英國代購護膚品。通過同學介紹,她認識了英國女孩杰西卡,由杰西卡提供貨源,小雪開始在淘寶網經營起了自己的護膚品小店。她表示,自己認識的一個四鉆賣家一年在網上通過代購賣護膚品就賺了30萬元。
2010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則顯示,2010年海外代購的市場交易規模達到了120億元。中國進口環節稅收最少也要10%以上,多的100%以上,所以這部分稅收流失最少也有幾十個億元,而海外代購中交易量排第一的就是化妝品。
在淘寶網,美容護膚品網上代購的店鋪接近2200個,是代購店鋪總數的一半。多年做香港代購美容護膚品的賣家露露稱,購買化妝品不滿5000元不需要交稅,化妝品代購的生意風險不大。去年12月份護膚品的成交量與成交金額均增長了30%到40%。
調查
海外代購利潤空間大有可為
深港化妝品差價達五成
近日,記者從深圳茂業百貨、歲寶百貨等商場化妝品專柜了解到,同樣品牌的產品,加上匯率因素,內地柜臺的化妝品要比在香港買貴約50%。
記者在深圳某百貨商場一進口化妝品專柜發現,這里的一款護膚品售價為470元,而在香港,同樣款式的產品僅為370港幣;而另一款眼部精華和面部精華套裝在香港的化妝品連鎖店售價約為800多港元,而在深圳的商場則要1300多元。按最新1港幣=0.84幣元的匯率換算,深圳化妝品專柜要比香港貴近50%。
即使是在香港的商場專柜,相同產品可以用比內地商場少1/5到1/3的價格買到。
網絡代購月入過萬
目前,網上代購熱銷的產品除了化妝品,還有進口奶粉、名牌皮具等。
一位代購網站的店主表示,一款國內標價4000元的進口品牌包,美國可能賣2000元,通過網上代購,除了10%的服務費200元,加上國際郵費和國內郵費,總價不超過2500元就能到手,這中間的差價就達到1500元,利潤空間很大。
伴隨“網絡代購”走紅,“代購”成了一種新型職業,從事這一行業的大多數為海外中國留學生、空姐、導游。據了解,“代購”者就是靠賺取差價來獲利,不少人都月入過萬元。
國際航線的空姐白女士常常飛往歐美國家,由于工作關系,常常給國內的朋友代購,買得最多的就是化妝品,其次是名牌包和手表。越貴的東西差價越大。一瓶進口品牌的精華露,在國內專柜賣880元,在美國只需500元就能買到;類似LV、COACH這樣的名牌包,國內賣2萬元的,國外只賣1萬元……這些奢侈品被帶回來后,即便加價1000元,也還是比國內便宜。
白女士告訴記者,蘋果手機剛在美國上市時,她每次出差都帶兩個回來,按行情出售,每臺加價500元,短短一個月就賺了5000元。
在法國里昂大學留學的小陳告訴記者,她從大二開始就做網上代購,不用費太多時間購物、發貨,每個月的收入就可以達到近萬元,在國外的生活費就靠網店解決了。
市民:
雙手贊成國家降稅
“如果真的降低化妝品、奶粉等商品的稅收,內地和香港價格差不多的話,我就不用去香港跑得那么辛苦了!目前的價格相差太大,我們為了省錢只好去香港拖奶粉,我們舉雙手贊成降稅!”市民劉小姐表示。記者隨機調查了一些市民,大多數都贊成降稅。
某事業單位工作的王女士表示:“目前的高關稅讓本來是普通消費品的進口化妝品,成為奢侈品,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渠道也廣泛,因此造就了代購的火熱,希望能通過降稅避免稅收的流失。”
聲音
海關:
郵寄3罐奶粉即要征稅
據《中華共和國2010年第54公告》規定,對進境居民旅客(短期多次往返旅客除外)攜帶的在境外獲取的自用物品,總值在5000元幣以內(含5000元)的,予以免稅放行,但電視機、攝像機、照相機、電腦、電話機等20種商品,不予免稅;總值超過5000元幣、經海關審核確屬自用的,僅對超出部分征稅,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如總值超過5000元幣的名貴手表、名牌手提包等全額征稅。此外,從2010年9月1日起 “個人郵寄進境物品應征進口稅,稅額在幣50元以下的,海關予以免征”。以此推算,個人郵寄3罐以上,差不多超過2.5公斤的奶粉都要被征稅,而類似海外代購不屬于個人郵寄物品,應按貨物進口手續辦理,需經過檢驗檢疫并繳納各項進口環節稅款。
深圳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海關從去年開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強檢查力度,嚴厲打擊水客“走私”行為。也提醒廣大市民,如果超出范圍就要主動申報,以免被當成走私水客。
檢驗檢疫局:
要小心未經檢驗檢疫的食品
深圳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入境的奶粉、化妝品,在自用范圍內可帶入境且免檢,如果超過自用范圍則需要經過檢驗檢疫合格后方可。
對消費者來說,應該盡量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進口奶粉,這樣就能確保購買的是經中國檢驗檢疫機構檢驗的合格商品,也便于有效維護合法權益。針對網購、海外代購、托人攜帶等非正規渠道購買的進口奶粉,這位負責人認為貨品來源比較復雜,其中有些貨品不排除是通過非法渠道入境的,購買時要非常慎重。
專家:
稅收標準應與國際接軌
深圳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國世平認為,中國的進口稅十分滯后,降低稅收比較符合目前的國情,否則會將市場拱手讓給別人,對國內零售商形成打擊。征收高額稅收反而造成大量稅收流失,這是得不償失的。
國世平認為,稅收標準應與國際接軌,如果加上路費和成本,海外購物差價不大,相信更多人會留在國內消費。
來源:廣州日報 (記者 余琴 軒慧 龔夷菲 記者 ) 編輯:楊鑫 許銀娟
本站文章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投稿至郵箱: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