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邊廂,具有一定規模的微商開始思考如何保護品牌;另一邊廂,劣質微商在朋友圈靠賣熟人的生意正在被各方面的力量圍剿。
廣州康芙萊日前就向南都記者舉報,其生產的“小面膜”等微商面膜品牌近來被白云區多個地下小作坊仿冒,目前首個制假窩點已被該區食藥監部門端掉。
造假頻發
山寨面膜成本才1元錢,白云區民內的生產窩點,地面污水橫流,卻稱能提供一條龍服務,既提供送貨服務,還提供網上發貨。這個就是日前被白云區食藥監部門打掉的面膜制假窩點。
康芙萊一位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據初步排查,目前仿冒他們產品的作坊多達5-6家,這些作坊隨意配置原料,成本比正品面膜便宜近10倍。而使用化學品隨意調制的假冒面膜輕則會導致過敏,嚴重的話還會導致皮膚潰爛。此番首個被端掉的作坊,僅現場查獲的成品就有1萬多片,而這還不包括2萬多片的半成品。
“這些假冒的面膜主要走向網絡,通過微商渠道銷售,但又有部分流入批發商城。此次被查的這個窩點,為達到‘逼真’效果,甚至專門做了版型和防偽標,并建有假冒網站供消費者核查,外觀與正牌產品相似。”該位負責人坦言,此次舉報雖然會對有一定的影響,但打假勢在必行,“因為假貨的泛濫已經對的銷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并對消費者產生了一定的誤解。”
事實上,微商面膜頻被假冒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廣東、福建、杭州等多地媒體也相繼曝光利用朋友圈銷售假冒產品欺騙消費者的案例,產品涉及最多的也是包括面膜在內的化妝品。這類侵權案件往往因為缺乏明確監管、難度大而不了了之。
合力打假啟幕
不過,隨著野蠻生產的告一段落,媒體對假冒偽劣面膜曝光力度的加大,靠朋友圈做生意的微商面膜品牌已經在悄然分化。以韓國麗得姿面膜為例,這一微商面膜品牌就在今年得到韓國專利廳幫助,查抄了一處專門制造假冒麗得姿面膜的窩點。據了解,這個制假窩點已經制造了26.6萬張麗得姿針劑補水面膜,市場價值約合幣450萬元,其中有10萬多張面膜銷往中國。
除監管力度加大外,已經做到一定商譽和銷售規模的微商品牌,對假冒偽劣產品的容度也在降低。俏十歲此前就開始有意識地采取舉措,聯手國內最大的第三方網絡安全公益機構安全聯盟,開辟了“俏十歲防騙舉報專區”,以避免官網微店被仿。
此外,一些此前主要走網店和微商渠道的面膜微商企業則開始在加速渠道多元化進程,以規避渠道單一的風險。廣州瓷肌O 2O事業中心總經理辜妃態告訴南都記者,瓷肌線上的銷售模式已聚集3600萬名會員,但在產品體驗和服務方面,O 2O模式還是離不開線下的資源。據悉,瓷肌近日已經選擇屈臣氏為線下銷售的首要渠道。
有微商渠道面膜的消費者王小姐則向南都記者時表示,因為微商是朋友圈生意,有信任做背書。但一旦信任失效,這個生意就會立馬消失。據其介紹,她曾因熟人介紹用了一款韓國仙人掌面膜,但托人去韓國實體店代購后發現,整個韓國明洞的化妝品店都沒此款產品在售。
[新聞鏈接]
南都記者注意到,目前越來越多的面膜微商企業正在加大對品牌口碑的重視程度。日前,在廣州的“佳麗璐電商產品發布會暨化妝品產業互聯網研討會”上,南都記者還從與會專家處獲悉,為了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和微商市場的口碑,今年3月12日,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業商會頒布了首部《中國化妝品微商標準(執行草案)》,首次明確了微商的定義和特征,對化妝品微商的品牌和產品、從業人員資格、運營和服務做出明確規范。《標準》要求微商所經銷的產品必須具有生產許可證、商標注冊證、衛生許可證、產品備案信息及批準文、商標注冊證和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等相關資料,而以個人為單位的經營者,需到當地的工商部門注冊,取得合法的營業執照,所售產品和外包裝必須符合化妝品的相關法律規定與標準。
本站文章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投稿至郵箱: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