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日前在京舉辦的“赴韓整形失敗案例新聞通報會”上通報了近期赴韓整形失敗患者失敗事件,引發廣泛關注。事實上,隨著這股整形美容風潮“越刮越烈”,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整形失敗的案例。據報道,國內整容整形業興起近10年來,平均每年因整形美容導致毀容毀形的投訴近兩萬起。
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更逐漸成為無證醫療美容的“重災區”。業內人士透露,流通到朋友圈和微博中銷售的微整形藥劑有95%是假的,目前在中國僅有1萬名左右的醫師具備整形美容的資質,而剩下十幾萬名醫師正在非法從業。
亂象1
微信微博拉客整容
注射針劑資質難辨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發布大量違法整形美容的信息,由于此類“微商”提供的價格往往比正規醫療美容機構便宜,因此吸引了不少愛美人士。
記者發現,在微博上能搜索到上千名提供微整形的用戶,部分用戶表示能提供注射針劑的批發,還有部分用戶以整形美容醫師或者整形美容工作室的身份注冊賬。在微信上,記者也發現許多類似店鋪。
國內一家整形美容平臺“更美APP”的創始人&CEO劉迪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審批通過的微整形藥劑供貨商只針對醫療機構銷售,“可以說流通到朋友圈和淘寶中銷售的藥劑有95%都是假的。”劉迪說,“現在還有部分貪圖利益的商家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奧美定當玻尿酸注射給客人。”
長沙華美諾德醫學美容醫院院長向才錦告訴記者,市面上注射最多的肉毒素,其實屬于毒麻藥類,需要嚴格的管理措施,只有具備資質的大型醫院才能進貨,并且對開處方的醫生和進貨后的管理都有嚴格的規定。“但現在隨便一家美容院都打著能夠注射肉毒素的。”
亂象2
醫療資質“傻傻不分”
無證越界行醫普遍
記者了解到,美容分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兩類,而注射美容屬于醫療美容范疇,生活美容只能做潔面、護膚這種普通的護理類美容。然而事實上,現在市面上許多毫無資質的美容院也在悄悄進行著醫療美容。
湖南常德市民李小姐告訴記者,常德市高山街一家名為“瑞麗”的美甲店就存在超范圍經營的現象。“他們只帶在店內做指甲的熟客去,在確定一些顧客有整形需求后,會把她帶到旁邊的居民樓上進行注射。”李小姐說,自己問過這家店的店員,得知這只是一家美甲店,根本不具備做醫療美容的資格。
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常委、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大學第三醫院成形外科主任醫生馬勇光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在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注冊的正規整形美容醫師只有2700多人,“此外,據我們估計,在各個地方通過當地衛生主管部門核準的具備美容外科執業資質的醫師大約只有六千到八千人。”馬勇光說,“但事實上真正的從業人員卻遠不止這個數。”
目前,市面上許多美容機構打著“韓國醫生”來中國進行手術的幌子欺騙消費者。對此,馬勇光表示,各地方對于外籍醫生來中國執業都有自己的規定,以為例,如果外籍醫生要具備到行醫的資格必須要通過外國醫師在京短期行醫資格考試。“據我了解,每年參加這個考試的外籍醫生十分少,而去年通過考試的韓國醫生只有一人。”馬勇光說。
亂象3
整形美容價差非常大
微整形培訓機構泛濫
記者調查發現,整形美容巨大的價差也早已經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
劉迪表示,除了部分整形美容機構的進貨渠道不一造成價差巨大外,現在整形市場的價格有50%以上的錢是用來作為渠道和銷售費用的。
“這些錢也沒落到醫院或醫生手里,全都被用來砸或者買客戶。比如整形醫院很大一塊客流是美容院帶來的,美容院給整形醫院介紹一個客人,醫院要給美容院的分成,平均高達這個客人消費額的50%以上。”劉迪說,“而客人進入整形醫院后,還有一層服務是,師也會得到銷售額10%到20%的分成。”
此外,一些“微整形培訓機構”稱可以為學員提供面部整形理論和注射填充技術等培訓,學員經過短時間培訓后取得機構頒發的資格證就直接上崗。但業內人士表示,這些“資格證”并不被正規的醫療整形機構承認。
案例
濟南一美容機構使用銷售假藥被查
山東濟南警方近期破獲一起醫療美容醫院涉嫌使用和銷售假藥案,查獲20多種涉假藥品和醫療器械,涉案價值2000多萬元。濟南市藥監局提醒,當前美容市場不少產品“魚目混珠”,莫讓美容“亂花迷眼”。
今年3月5日,濟南市公安局接到群眾舉報,位于歷下區解放路上的某醫療美容醫院使用、銷售假藥。經多日暗訪、蹲守,辦案民警和食藥監局食藥稽查支隊人員進行突擊檢查,當場查獲肉毒素、表麻膏、人胎素、美白針、玻尿酸等20余種涉假藥品和醫療器械,數量多達2300多盒,抓獲4名嫌疑人。
濟南市食藥監局稽查支隊長郝永剛介紹說,這些查扣的大部分藥品上都沒有中文標識,有的是日文,有的是韓文,未經國家相關部門檢驗檢疫和許可銷售,現場除兩臺小型冰箱外,沒有任何控溫控濕設備,也不符合國家對于藥品儲存的條件規定,容易給消費者帶來安全隱患。
溫馨提醒
“雕刻”身體
請選有資質的機構和醫師
長沙晚報訊(記者 周輝霞)據湖南某省級醫院不完全統計,近3年來,僅因注射玻尿酸導致皮膚壞死等意外的病人就有近30人。特別是隨著微整形的興起,消費者對于生活美容與醫療美容認識的模糊,增加了監管部門對于地下美容機構、黑美食機構查處、打擊的難度。長沙市食藥監局稽查執法人員提醒市民,進行美容整容時要多留一個心眼。
執法人員提醒,要謹慎選擇,資質齊全是關鍵。按相關規定,微整形是一種醫療行為,實施微整形美容的醫師必須持有專業的證書,即《執業醫師證》和《醫療美容主診證》,開展微整形美容醫療活動只能在被門批準的醫療機構內進行,還必須獲得國家認證開展微整形美容的相關業務的資質。上述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才是合法機構,否則就屬于黑美容機構。
而生活美容院和醫療美容機構是有不同的。國家規定,普通生活類美容院不得開展整形美容項目,像注射玻尿酸、割雙眼皮、繡眉、去眼袋等美容項目,都屬于醫療美容。執法人員提醒市民,一些生活美容機構夸大效果,甚至用虛假的誘惑愛美女士,因此大家不要輕信“一針瘦身”“最新生物技術”之類的絕對化宣傳。目前,我國批準使用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均必須有中文標識,凡是外包裝無中文標識的所謂“進口產品”均為假冒產品。
此外,市民進行整形美容時要索證索票,事后發生才有保障。要簽訂美容協議,明確美容項目、內容及雙方權利義務,避免責任不清;要索取發票,盡可能完整地保留醫療美容產品外包裝,避免以后出現,因證據不足致使難以索賠。發現問題,市民可及時向市食藥監部門舉報。
網友微評
網友“一山比一山高”:一些美容機構違規給人整形,最后卻變成毀容,實在令人氣憤,應該嚴厲查處和打擊。
網友“小文”:我一個朋友去做面部整形,沒想到手術失敗,現在臉都變形了,不敢出門。看來,整形還是少做為好。
網友“xfsvb”:外表有點缺陷,當然要去整一下啊。我以前鼻子矮、眼睛小,做了整形手術后,整個人都漂亮多了。不過,要提醒的是,最好去大一點的整形醫院,技術好,萬一出了事也能得到解決。
(周輝霞 整理)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據
本站文章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投稿至郵箱: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