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在追求美白效果的同時,大家也應重視各類美白化妝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 近日,“377被禁了”傳得沸沸揚揚。作為美白類化妝品“明星成分”,該消息迅速刷爆護膚圈,部分電商平臺甚至出現哄搶囤貨377護膚品的現象。377真的要涼了嗎?以后買美白類化妝品,到底該怎么選?
圖1:網傳“377被禁”
377被禁——可以用,需有證
“377”即苯乙基間苯二酚,該原料是2012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化妝品新原料,批準的目前唯一使用目的是“美白肌膚,通過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也就是說,產品中添加了苯乙基間苯二酚,就需要進行特殊化妝品注冊,申請美白特證(并非不能使用苯乙基間苯二酚)。
圖2: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通知但是前不久,國家藥監局在進行國產普通產品備案質量抽查時發現一些企業在普通產品中添加了僅具有美白功效的原料苯乙基間苯二酚。從原料使用角度看,在普通化妝品中使用該原料美白以外的功效超出了該原料批準的使用目的;從產品配方角度看,在普通產品配方中添加目前唯一一個使用目的為美白劑的原料,該產品應該按照祛斑美白類化妝品進行管理,產品進行注冊后方可上市銷售。 上述添加了苯乙基間苯二酚的備案普通產品涉嫌違反《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各省藥監局已經開始依法進行處置。
圖3:各省藥監局依法處置違規產品
兩類美白化妝品,有效成分都是啥?俗話說“一白遮百丑”,膚如凝脂是許多人的追求,因此各類美白產品在護膚圈也屢見不鮮。 美白化妝品一般是指有助于減輕或減緩皮膚色素沉著,達到皮膚美白增白效果的化妝品。不過,美白化妝品使用時風險程度相對較高,因此我國《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明確其屬于特殊化妝品范疇,實行了注冊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通過物理遮蓋形式達到皮膚美白增白效果的產品,也歸于祛斑美白類化妝品管理。不過,這類產品數量相對較少,許可批件上的產品類別處印有“祛斑美白類(僅具物理遮蓋作用)”字樣。這類產品僅僅是起臨時的遮蓋性美白作用,并不會真正使原有皮膚顏色變白,大家在選購祛斑美白化妝品時要特別注意這兩類產品的區別。以“物理遮蓋方式達到美白增白效果”的產品中,二氧化鈦、氧化鋅、云母、滑石粉等原料是常用的物理美白成分。除此之外,目前美白化妝品的作用機理主要包括: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阻斷黑色素的轉運,還原黑色素,促進表皮黑色素的脫落等。根據配方中所用具體美白劑不同,產品的美白作用通常是通過其中一種或多種機理及原料組合來體現的。在我國及日本、韓國化妝品中常用的美白劑包括:熊果苷、煙酰胺、光甘草定、苯乙基間苯二酚、抗壞血酸(即維生素C)、抗壞血酸葡糖苷、3-鄰-乙基抗壞血酸、抗壞血酸磷酸酯鎂、凝血酸、甲氧基水楊酸鉀、紅沒藥醇等。其中美白植物成分主要包括油溶性甘草提取物、構樹葉提取物、母菊花提取物等。
美白化妝品,應該怎么選?凡事都有兩面性,在追求美白效果的同時,大家也應重視各類美白化妝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黑色素實際上是黑色素細胞內重要氨基酸——酪氨酸,經一系列復雜的生化代謝轉化而生成,并且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比如紫外線)。因此,美白化妝品對黑色素合成的抑制要適當。如果作用過強,可能會嚴重干擾黑色素生成,從而危害人體健康。此外,由于酪氨酸和酪氨酸酶也參與體內兒茶酚胺激素的代謝,美白劑過度作用也可能對兒茶酚胺激素的代謝產生不良影響。添加醇的美白產品引起使用者皮膚產生“白斑”的事件就是此類產品造成消費者皮膚傷害的典型案例。
選用建議
應該通過正規渠道選購美白化妝品,購買的產品標簽中必須要有國家藥監局的產品批準文,即:如2021年批準的國產祛斑美白類產品為“國妝特字G2021XXXX”,進口產品為“國妝特進字J2021XXXX”。也可以通過國家藥監局官網或國家局“化妝品監管”APP核對產品注冊信息與實際標簽標注的信息的一致性。選購時注意區分祛斑美白類中的僅具物理遮蓋的產品。避免購買標簽上有明顯違規宣稱的產品,如“快速美白”、“七日白”、“醫學美白”等,因為部分假冒偽劣產品正是通過這些虛假宣稱激發消費者購買欲望,可能非法添加激素和鉛、汞等禁用物質,反復使用激素類產品會使皮膚異常敏感,變成“激素臉”引發依賴型皮炎,嚴重的會對神經系統等造成危害。根據季節特點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產品,敏感皮膚人群在局部皮膚試用后再使用。使用前注意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尤其是一些警示用語。如使用后出現皮膚紅腫、刺癢等癥狀應立即停用,嚴重者應及時就醫。在使用美白化妝品的同時一定要盡可能減少日曬對皮膚產生的影響,尤其是使皮膚曬黑的長波紫外線UVA,否則會影響產品的美白效果,建議在春夏季節外出時配合使用防曬化妝品。
小結化妝品中很多原料同時具有多重功效,比如抗壞血酸及其衍生物除了美白功效外,還具有抗氧化作用;紅沒藥醇既有一定的美白功效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舒緩作用。大家在追求美白的同時,也要擦亮眼睛,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參考文獻:[1]于承仟,徐學剛,李遠宏. 苯乙基間苯二酚的研究應用進展[J]. 中國皮膚性病學,2020,06:692-695.[2]《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化妝品備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藥監綜妝〔2021〕100)
本文來源:醫學界皮膚頻道本文整理:鐘離責任編輯:穆弦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End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在審核通過時的準確可靠,但并不對已發表內容的適時性,以及所引用資料(如有)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諾和保證,亦不承擔因該些內容已過時、所引用資料可能的不準確或不完整等情況引起的任何責任。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在看點一下
本站文章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投稿至郵箱: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