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又到了小梁為自己的祛痘治療還貸款的日子。這將是小梁在美容院開通消費貸后還款的第15個月,最后一次還款要到2026年年末。小梁先后貸款了5萬元,現在,每月要還兩筆總計近2000元的貸款,其中約1/4是利息,3/4是本金。
小梁聲稱,自己是在美容店“被開通”了消費貸款。
“美容店的人問我,你到底想不想治好(青春痘)啊。又說錢不夠沒關系,讓我可以先躺下做項目,他們幫作分期付款。后來工作人員全程幫作了分期,中間找我做了一次人臉識別,我還以為那只是一個我和美容店之間的分期消費申請。”
▲小梁消費涉及的美容店
10月28日晚,紅星新聞記者聯系到福州市晉安區來特恩美容店店長,她表示,由小梁在美容店消費引發的,已經處理完了。而對于引導、推薦小梁使用消費貸款一事,店長予以了否認。
該美容店所屬的蕾特恩專業祛痘連鎖官網信息顯示,該品牌在全國擁有1700多家祛痘機構。紅星新聞記者檢索發現,涉事美容店品牌此前曾頻頻陷入“套路貸”爭議。
去美容店祛痘一年沒療效
還背負了5萬元消費貸款
小梁回憶,2023年7月,他剛走出大學校園才找到工作,受青春痘困擾幾年的他在美團上刷到了一張祛痘的券,團下券后,他當晚就走進了發放券的那家美容店。
“進店之后,美容店的人給我做了類似于皮膚檢測的項目,說我這個問題不是團一兩次這種券就能解決的,這個券當天也核銷不了。然后給我定制了一個較為的價值元的治療方案。”
面對萬元祛痘費用,剛找到工作的小梁有些猶豫了。“工作人員就問我,你到底想不想治好(青春痘)啊。又說錢不是問題,讓我可以先躺下做項目,他們幫作分期付款。”
小梁回憶稱,那時,他躺在美容店的床上,工作人員拿走了他的手機“幫他操作”,操作到一半,又來找他做了一次人臉識別,分期消費的申請就完成了。
▲小梁還款信息
“做了有一個多月,項目里的內容做了一大半,店里服務員說現在皮膚有好轉了,并拿一開始的照片和現在進行對比,說繼續之前的項目效果不明顯了,需要改療程。當時我有拒絕過,但給我做服務的人說‘不用擔心價格,我們可以幫你拿點,了解你現在經濟狀況,你要想皮膚好做這一點點用處不大’……我當時就迷迷糊糊按照他們的要求將項目升級,因為之前項目還有沒做完的,于是就修改了之前的項目,將兩者整合成一份,并把前面的貸款金額也修改了,做了一份元的貸款。”隨著祛痘療程不斷進行,小梁背負的貸款越來越多。
2023年末,相似的情節再次上演。“都做到這了,不想一次性把問題解決了嗎?”美容店工作人員又給小梁制定了下一個療程項目,“他們說這東西也不貴,每個月再多加900多塊還款就行”,于是小梁又分期貸款購買了一份元的服務。
▲小梁還款信息
小梁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當時他以為分期消費僅發生在美容院和他之間,并不知道自己已經開通了興業銀行的消費貸款,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利息。
更令小梁感到受欺騙的是,在一年多的治療過程中,他漸漸感到治療不是很有效,開始有些抗拒去美容院,但與此同時,他還在每個月為自己“看不到療效的祛痘治療”還貸。
小梁在美容店近一年沒治好青春痘,但在三甲醫院兩次治療后明顯好轉,這才讓他意識到,自己可能身處一場消費騙局之中。
2024年,在父母的催促下,小梁兩次赴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虹橋院區)治療青春痘。“不到三個月就有明顯好轉,而實際花費的金額加上掛費、診療費及開藥,總共花費還不到2000元。”
不少消費者被“套路貸款”
退款不易還貸也得繼續
事實上,和小梁一樣在蕾特恩貸款祛痘后想要退費的消費者還有很多,在黑貓投訴、美團平臺評論區、中國裁判文書網和新聞報道中,不少消費者講述的經歷與小梁所述十分相似。
在黑貓投訴檢索蕾特恩所涉的7986條投訴中,貸款、消費貸、分期是高頻詞,“誘導分期”“套路貸款”“店員/店里主任操作分期”“不知情”被頻頻提及。
▲黑貓投訴平臺投訴信息
“被店員套路貸款,期間店員拿手機下載貸款軟件,引導我簽下合同,期間并不知道是貸款。”“誘導消費者辦理分期付款,并需要在第三方平臺償還,全程由店里所謂的主任操作,并且沒有告訴消費者屬于貸款項目。”“被店員誘導欺騙下載貸款App貸款分期,在明知沒有還款能力的情況下還惡意欺騙客戶貸款分期消費。”“在本人不知情情況下給我弄有息還款”……
▲黑貓投訴平臺投訴信息
2022年7月,上游新聞曾報道有消費者在體驗祛痘過程中,被誘導辦理了8800元美容消費貸。據報道,消費者表示“當時全程是店員拿著我的手機進行操作,貸款金額我一點都不知道。”他說,當天回家發現貸款時間長、利息高,承受不起高額貸款。于是,他多次聯系該店,希望協商退款,但是均未成功。
投訴、起訴、是這些想要退款的消費者常用的方式。然而退款并不容易。
10月28日晚,紅星新聞記者聯系到了福州市晉安區來特恩美容店店長,她表示,由小梁在美容店消費引發的,她已經處理完、進行了退款,已經消費了的項目是“不可能退款的”。對于引導、推薦小梁使用消費貸款一事,店長則表示否認,“沒有,這個都不存在”。
而在海峽都市報的報道中,對于小梁的投訴,涉事美容店店長承認其存在推薦貸款的行為。“貸款是我推薦的,但需人臉識別、簽字等步驟,他(小梁)不可能不知情。”
小梁曾找到為其提供服務的美容店,簽訂了協議退回尚未消費的款項,但他還要繼續為自己的祛痘消費還款到2026年年末。
11月6日,平臺上針對小梁在美容店消費投訴的最新辦結反饋顯示,經調解,商家表示已與消費者簽訂退款協議并簽字認可,針對投訴件明確表示拒絕調解,建議訴求人通過法律程序維護自身權益。福州市晉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電話回復表示,如果美容店方拒絕調解,小梁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的渠道進一步解決問題。
律師說法:
有諸多難點,成本較高
美容店推薦消費貸,為何如此困難,美容店和消費者各自負有怎樣的責任呢?多位律師對此進行了解讀。
“消費者存在諸多難點,消費者往往難以收集到足夠的證據來證明美容店存在誘導消費貸的行為,因此可能沒有證據供采納,并且美容貸款通常涉及美容店、貸款機構等多方主體,消費者在時需要與多個機構進行溝通和協商,消費者與銀行或者其他貸款機構簽訂的合同也要繼續考慮是否存在可撤銷的情況,成本較高。”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說道。
付建律師表示,如果美容店與某貸款App存在合作關系,美容店在推薦金融服務時,應當告知消費者利率、還款方式、可能存在的風險等。如果美容店存在故意隱瞞、欺騙等行為,導致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確認消費貸,消費者有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要求撤銷貸款合同,要求退回貸款。
雖然消費者是在店員引導下進行操作,但自己進行人臉識別等確認動作,很難證明是受欺騙違背真實意愿所從事的行為,消費者也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消費者能夠證明自己受欺詐的事實,則可以成功。
“雖然存在美容店店員幫忙操作貸款流程的情況,但消費者自己在確認貸款信息和進行人臉識別等操作時,也有一定的責任去仔細查看貸款合同的內容,確保自己了解并同意相關條款。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消費者要為美容店的誘導行為承擔全部責任。”付建律師說。
市中聞(西安)律師事務所譚敏濤律師則表示,如有證據證明該美容店沒有盡到全面告知義務的,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給消費者辦理“美容貸”,并且,也沒有向消費者告知具體的貸款明細和利息標準,這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中的“經營者影響全面真實告知信息”,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以及公平交易權。消費者對此可以主張撤銷本次貸款合同,并要求美容店返還價款和賠償相關損失。
“美容店這種在消費者不知情情況下為消費者辦理貸款的行為,違反了相關規范,2021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還專門發文,倡議金融結構不與任何不法醫療美容機構訂立合同,不向任何不法醫療美容機構提供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譚敏濤律師說。
譚敏濤律師表示,在此次事件中,很多消費者反映是在被誤導和不知情的情況下辦理了美容貸,這就需要消費者來證明自己如何被誤導,證明辦理貸款并非本人意愿等。這也提醒消費者,對于網絡平臺的貸款項目,一定要嚴格審核,非本人意愿的貸款更需要仔細閱讀相關說明,防止自己“被貸款”。
(應采訪對象要求,小梁為化名)
紅星新聞記者 王辰元
本站文章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投稿至郵箱: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