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天,一直愛用韓國化妝品的媳婦兒跟品觀君糾結了一件事兒,如果以后不用韓國化妝品了,她到底該用哪個國家的進口化妝品比較好。
說起這事兒,品觀君心里也在打鼓,這事兒不僅僅是媳婦兒你該考慮的,也是咱們整個行業需要考慮的。越來越多的門店正在嘗試引進、銷售進口化妝品,可它們對各個國家的進口品的調性真的了解嗎?
那么,各個國家的進口品化妝品都自帶什么樣的標簽呢?它們又是以什么樣的風格和理念打造品牌的呢?做不同國家的進口品時又該注意哪些呢?聽
歐 洲
歐洲的進口化妝品品牌總體上偏中高端定位,瑞士、意大利、法國是全球奢侈品的搖籃。許多進口品牌的定價均十分不菲,但產品的品質卻相當不錯。
雖然品觀君在前面寫了一個大大的歐洲,可事實上,歐洲每一個國家的品牌都具有自己的調性,這里品觀君找到一些具體的品牌來說明。
法國:這里的進口品都是大牌
全球最大的香水品牌是法國的香奈兒,全球最大的高端化妝品品牌是法國的蘭蔻,全球最大的大眾化妝品品牌是法國的巴黎歐萊雅,全球最大的藥妝品牌是法國的薇姿。
令人不解的是,在香水、高端品牌、大眾品牌、藥妝等領域,技術最頂尖的大都不是法國品牌,但在全球名氣最大的品牌都來自法國。法國人做產品的能力也許并沒有德國、意大利、瑞士那么強大,但在做品牌的能力上,法國人幾乎是無敵的,這也是為什么法國是全球諸多知名化妝品的故鄉。
法國進口品優勢:品牌強大,背書給力
業內人士曾開玩笑說,中國人賣產品是賣成本,相互殺價競爭,而法國人做生意的時候愛講故事做品牌,在中國20元都賣不出去的飛躍球鞋,被一個法國佬“撿“了回去,給消費者講飛躍球鞋是中國武僧穿的鞋子,再稍加設計,飛躍就成了一個售價1000元全球高端球鞋品牌。
法國進口品在這方面也十分注重,對于許多中國人來說,“來自法國”本身就是一個很有力的品牌背書。法國化妝品企業喜歡把總部設在巴黎,也有不少進法國進口品品牌喜歡打上“巴黎“的標簽,畢竟“巴黎歐萊雅”要比“歐萊雅”更有法國味兒。
法國進口品劣勢:需要大量投入
當然,做法國進口品牌決不能只看重它的品牌價值,也要看它們本身的實力。事實上,許多法國進口品牌本身規模并不大,它們大多希望中國的進口品商為它們在中國市場做好前期投入,同時也為它們打造比較好的品牌文化宣傳。
究其原因,法國是一個認大牌的地方。比較知名的法國品牌都已經成功打入了中國市場,但法國的中、小品牌生存空間相對較小,雖然不少企業都有多年的經營歷史,但依舊只是一個小小的家族品牌。
同時,法國進口化妝品主要以中高端定位為主,隨便摸到一個單品都能超過200元,品觀君曾經接觸過一個法國男士護膚品牌,雖然僅僅創辦了數年的時間,銷售額規模也相當有限,但人家就敢靠品牌故事把一款男士洗面奶買到200多元。
德國:最具工匠精神
德國人素來以嚴謹著稱,用現在比較時髦的話來講,是一種工匠精神的體現,這一點也很好地體現在他們做的化妝品上。為了保證品質,有的德國品牌產品周期甚至會長達七年之久。
德國進口品優勢:研發給力,品質有保證
并不是因為德國人動作太慢,而是因為太過嚴謹。事實上,在德國,直接從事化妝品基礎研究的有幾萬人(不包括相關研發人員,成分的生產和銷售人員)。這樣的投入使得每年有超過百劑的新配方、專利進入到德國的化妝品市場。
與此同時,德國化妝品的法規相對嚴格,根據德國法律要求,只有能夠驗證出效果的有效成分,才允許使用在化妝品中。為了證明成分有效,品牌方需要通過細胞培養、實驗室測試和臨床試驗等多種方式驗證。整體上,德國對護膚品的生產嚴格的質量監管體制甚至高于歐盟標準,所以其安全程度是非常靠譜的。
德國進口品劣勢:包裝丑
如果你在做德國進口品,你可能需要忽視它們并不好看的包裝和視覺呈現。雖然德國人造化妝品十分嚴謹,產品品質十分不錯,但品觀君也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德國進口化妝品的包裝都挺丑的。人家把精力都放在了研發上,包裝什么的就沒那么講究了,這是典型的工科生思維。
目前在中國市場上的德國品牌并不是很多。很多德國化妝品并沒有“肆意”在全球擴張,而是默默地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好產品,以求長線的發展,在中國市場的拓展似乎暫時不在他們的計劃之內。雖然像妮維雅這樣發展得比較好的品牌,早就在時期賣到了中國。
意大利:世界的設計之都
2014年,意大利國內化妝品銷售規模為94億歐元,在整個歐洲化妝品市場排名第4。2016年意大利化妝品銷售額已超過105億歐元,同比2015年上漲5%。意大利不僅是化妝品消費大國,同時也是化妝品生產大國。
意大利進口品優勢:設計有質感
意大利進口品品牌更注重的是設計,很多知名的意大利化妝品品牌也都是從時尚品牌中做出延伸,例如喬治阿瑪尼、古馳等高端品牌的化妝品線都是從時尚品牌跨界而來。
在意大利,設計總監(Creative Director)地位很高,類似于品牌的“守護者”。身居這個職位,需要管理設計、品牌形象、產品概念、質量、公共關系、品牌一致性,以及和VIP客戶的關系。
另一方面,意大利進口品牌有個共同的特點:品牌創始人很多還都在第一線工作,專注于自己的品牌,例如80多歲的喬治阿瑪尼還是會去上班。 這種思維導致許多意大利品牌并不具備很大的規模,卻保持了許多意大利制造良好的調性。
意大利進口品劣勢:摳門、品質沒有其他歐洲品牌好
然而,有調性并不代表質量好,如果你做的是意大利的進口品,那你對質量的要求不要設得太高。意大利人對產品質量、性能以及交貨日期等事宜都不太關注,也許他們的品牌十分具有調性,但在產品質量上的追求較其他歐洲國家還有一定的距離。
瑞士:不是我吹,最頂級的產品都在我這里
德國人的嚴謹是世界聞名的,但并不代表其化妝品的技術是最牛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同一個里,瑞士產的雞蛋都要比德國產的貴幾倍。
瑞士進口品優勢:品質、功效超一流
其實,瑞士人一般瞧不起德國品牌,在他們眼中“Made in Switzerland”才是王道。全球賣得最貴的化妝品品牌中很多都來自瑞士,例如萊珀妮、法爾曼等等。而你想想,瑞士才多大點地方!
有意思的是,瑞士甚至了法規來保護“Made in Switzerland”這個標簽,法規要求85%以上在瑞士生產的產品,才能被稱為是瑞士制造。足以說明瑞士品牌的含金量。
賣得貴的同時,他們還不愛打,要把精力和資金用在研發上。因此,瑞士人對產品的品質是有自負心理的。如果你作為代理商愿意為一個瑞士進口品砸錢打,沒準你的好心被會他們嗤之以鼻。
瑞士進口品劣勢:不愛打、定位過于高端
瑞士人抗拒,認為那是對自己的產品的貶低。因為在他們的思維里,如果一個店鋪經常做的話,他們會認為這家店鋪是少人光顧的,是生意不好的,是經營有問題的,是需要叫賣的。
要做瑞士進口品,首先必須接受它們極高的定價,畢竟人家的品質擺在那里。同時,瑞士進口品在其本土市場的渠道更偏專業線,它們大多數就在酒店、SPA、高端沙龍等高消費區域銷售,國內的代理和門店也需要為它們找準定位。
遺憾的是,整個歐盟都禁止銷售經過動物測試的產品,歐盟之外的瑞士等國家也頒布了類似的法規。因此,除了一些知名的大牌之外,中國市面上基本上很少看到一些歐洲的進口品牌。品觀君在接觸歐洲進口品牌的時候,許多老外一聽動物測試,就紛紛搖頭表示不愿意進入中國。
亞 洲
亞洲進口化妝品中最知名的就是日本和韓國兩個國家,但這兩個國家進口品的調性卻大不相同。同為亞洲人做的化妝品,兩個國家的差別咋就那么大捏?
日本:墨守成規的技術狂
說起日本化妝品,也許很多人腦子里想到的會是資生堂、花王、高絲這樣以技術見長的企業。日本人在技術方面的死磕精神讓他們的產品享譽全球。像蘭蔻這樣的大牌都會選擇在日本生產,用“Made in Japan”來標榜自己的高端品質。
日本進口品優勢:技術精湛
在產品技術的追求,是日本化妝品品牌享譽世界的一大原因所在。同時,日系品牌的技術也會體現在不同的小細節上,例如資生堂做出了遇水變強的防曬技術,就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輔助”技術。
另一個有趣的事實是,日本進口化妝品原包裝上都沒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只有開封后使用期限的標志。這是因為一般化妝品保質期限是3年,如果出現質量問題或者銷量問題,日系品牌方會在投放市場的2年期間全面收回產品或讓商家自行銷毀。因為大家會遵守這些默認的規則,故而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標注在日本并不具有強制性。
日本進口品“劣勢”:思維保守
有意思的是,日本人不僅僅在技術上死磕,做起生意來也很“死板”,喜歡按照自己的節奏一步一步來,這也是很多化妝品貿易商和日本品牌接觸后的共同感受。
“你今年給他們做200萬,明年看做得好,說要給他們做1000萬,他們就不干了。”據知情人士透露,大多數日本品牌的趨利心并不是那么重,他們喜歡按部就班、按照自己的實際產能來制定銷售規劃。如果給他們一個過大的目標,讓他們在產能和質量上做出抉擇的話,他們會理所應當地選擇堅持產品的品質,而不是盲目地擴大規模。
同時,日本進口品牌運營者對中國商人的信任感并不強,他們對中國合作伙伴的選擇十分嚴格,中方要讓他們看到自己有相應的資質并給到他們符合他們節奏的市場規劃才能夠最終促成合作,一旦達成合作,日本進口品方也會很嚴格地遵守契約精神來履行合同。
韓國:更新迭代快,最會炒概念
關鍵詞:炒概念
法國賣品牌、德日賣技術,韓國人喜歡賣的是包裝和概念。韓妝在中國市場上最主流的標簽就是時尚和潮流,適中的價格和新穎的概念設計讓許多年輕消費者趨之若鶩。
韓國進口品優勢:概念新穎,更新速度快
在整體品質還算安全的前提下,韓國進口品在概念和包裝上的創新能力極強,氣墊霜、素顏霜就是最好的例證,這些產品甚至引來了許多歐美大牌的學習和效仿。品觀君在韓國代工企業中走訪得知,在韓國,一款產品設計到做出成品只需要4個月的時間,而在其他國家,這個周期是1年甚至更久。
韓國進口品劣勢:渠道較為混亂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進口品品牌也是被中國市場慣壞的品牌。因為韓貨在中國市場的熱度,許多代理商會直接找到韓國的品牌商直接甩出幾千萬,要求把貨拿到中國市場做,可能會同時有好幾家代理商找到同一個韓國品牌這樣砸錢,這就造成了相當一部分韓國品牌在中國有好幾個“總代”的現象。
另一方面,許多國內門店也喜歡直接找韓國水貨商進貨,造成韓國進口化妝品貨源和價格體系相對混亂的現象。
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韓國品牌對貨源和價格的管控還是十分嚴格的,在韓系品牌遭遇“薩德”事件沖擊的時候,這些品牌也表現出了相當的抗壓能力。
北 美
美國:不予評論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市場,其地域和市場規模都孕育了各式各樣的化妝品品牌,其中不乏海藍之謎這樣的頂級品牌,也有美寶蓮這樣的全球第一的開架彩妝,也有像ELF這樣的超低價熱門品牌。
美國是一個大熔爐一樣的國家,你可以美國市場上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進口品品牌,并不是很好給他們做一歸納性的概述。
好了,品觀君就給親們掰這么多了,親們如果對各個國家的進口品有更多深入的看法和觀點,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本站文章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投稿至郵箱: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