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小姐姐們鼓足勇氣下定決心: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卻在如何選擇一個靠譜的整形醫生上犯了難。
什么大咖云集、院長坐診,這些牛掰的頭銜就能代表一個醫生的技術水平牛掰了嗎?
很有意思的就是
你去某醫院官網或者醫院醫生介紹欄一看
個個都是專家、院長、主任級別……
看得你一頭霧水:這些頭銜哪個最厲害,醫生職稱能在多大程度上證明醫生的水平?對于自行腦補職稱是個什么玩意兒的,畢叔還是勸你多多學習,畢竟學習是個好東西…
主任和院長在公立醫院屬于行政職務,因此主要的角色是管理。主任這個職務曾經是我心目中的神,因為我所在科室的主任就是我的博士導師,當了我們整形外科近30年主任的他,也是全國整形專業學術地位最高的幾個人之一,因此在我心中,”主任”這個稱呼曾經是唯一的、地位很高的。
但是近年來,學術交流時才發現,主任這個稱謂滿天飛,人家見面寒暄的時候也會叫我畢主任啥的,后來才知道在民營(私立)醫院里,最低配置的稱謂就是XXX主任。
院長這個職務更是一個管理的角色,很多公立醫院的院長并不精通看病,甚至不是醫生。就像是打乒乓球的,并不會踢球,卻是中國足協主席。
現在民營(私立)整形醫院幾乎所有醫生都叫院長,而且很多是剛剛拿到醫師執照的”年輕”醫生(年齡很小)。這個其實是跟韓國學的,韓國的整形醫院都是由1個或幾個醫生一起合開的,里面所有的醫生都叫院長,而最有話語權的醫生是代表院長。所以不要把民營醫院的院長想得有多高大上。
住院醫師(簡稱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
這里講的是醫生的專業技業級別,分別代表醫生專業技業職務的初級、中級、副高級、正高級職稱。和其它專業相匹配,比如工程類,就相當于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副高級)、高級工程師(正高級)。
醫學生畢業后,考取了醫師執照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醫生,也就是初級的住院醫師。需要經歷幾年的時間,考過了主治醫師考試才能成為主治醫師,再經過幾年可能會升為副主任醫師,最后到主任醫師。
需要說明的是,醫生的專業技術職務并不代表醫生的水平,公立醫院評定職稱基本上是看醫生發表的科研文章的多少,和醫療水平并沒有多大關系。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段子,這份嫁妝出自網上的一份“征婚啟事”,非常形象的展示了中國醫生評職稱的困境。
女人最好的嫁妝是什么?是美貌,是內涵,是氣質,還是自信?
這些都是很好的。
可是對一個醫生來說,女人最好的嫁妝應該是這個:
“自帶10篇SCI論文已接受,可改夫君為第一作者”。
搞不定論文,已經成為當代中國醫生最頭疼、最怨念的問題之一。
相對來說住院醫師和低年資的主治醫師因為從業時間 較短,水平相對有限。但高年資主治醫師與副主任醫師以及主任醫師的水平也不能光看技術職務。
國內絕大部分高水平的三甲醫院都是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除了看病還要帶教醫學生,因此這些醫生除了之前講的醫療技術職務,還有教學職務。一般主治醫師匹配講師、副主任醫師匹配副教授、主任醫師匹配教授。
醫學本科畢業就是學士,但對于目前國內醫院的現狀,本科畢業就算在一般的醫院也很難混走,更別說優秀的三甲醫院了,因此三甲醫院的醫生基本是研究生起步,至少是碩士,碩士畢業后還可以再攻讀博士。
畢竟碩士博士的任務基本是做科學研究,能不能畢業是看發表的文章是否達到學校的要求。
同樣的兩個本科醫學生,如果一個畢業就在醫院工作,另一個去讀碩士博士,非常認真的做科研。可以肯定,在后者博士畢業的時候,前者的技術水平遠遠高于后者。
通過了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才是執業醫師,才是真正的醫生,所以執業醫師是醫生的最基本條件,如果不是執業醫師,連醫生都算不上。
在中國,整形外科醫生首先必須具有專業資格證書,《醫師資格證》和《醫師執業證》
這兩個證件是中國頒發的,這代表著該醫生已經從被認可的醫學院畢業并完成至少5年的額外住院醫生培訓。
TIPS:確認外科醫生是否具有職業資格,可以在的網站查詢:醫師執業注冊信息查詢
當整形醫生對畢叔而言最大的意義,不是拿到了多高的職稱,賺了多少錢,或者是發了多少篇SCI,而是當得到求美者認可后,那一份自我價值感與成就感。
(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說明參考)
如果有其他疑問,關注我的微博:畢勝整形醫生
歡迎向我提問
本站文章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投稿至郵箱:dxsen@qq.com